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六十八章:许奕论精细 (第4/4页)
了下来。 在治标与治本上,许奕选择了治标,如此一来便不会耽误今年的春耕,更不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负担。 不得不说,这是最正确的选择。 可如此一来,当关中再度发生干旱时,今年的惨剧将会再度上演。 至于说让各郡县官吏自行组织民夫进行春耕后的继续清理。 呵,姚思廉连想都不敢想。 就连现如今的大好局面也是因许奕坐镇才会如此。 只要许奕一被调离,不出半月,长安城外将会再度恢复成以往的模样。 至于让许奕继续做京兆尹? 姚思廉同样连想都不敢想。 许奕的京兆尹以及赈灾总指挥使的身份本就是临危受命,关中旱灾一除,自然是要卸任的。 无关其他,朝廷均衡罢了。 “唉。”姚思廉重重叹息一声,开口说道:“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。” 忽然。 姚思廉抬头问道:“之后呢?灾民如何处理?” 许奕端起茶盏,轻饮一口茶水后回答道:“自然是遣返原籍。” “遣返原籍?”姚思廉反问道。 许奕放下茶盏回答道:“转移灾民之际,便对所有灾民重新进行了登记造册,其内便有原籍信息,到时候只需协调各郡县官府即可。” 姚思廉忙追问道:“可他们回去之后能做什么?土地等物怕是早就被豪绅们买了去。” 许奕摇了摇头笑道:“姚先生似乎忘记了以工代赈。” “此番以工代赈,我打算进行精细化治理。” 姚思廉闻言不由得好奇道:“何为精细化治理,精细化治理又与灾民安身有何关联?” 许奕面色一正开口解释道:“精细化治理便是将灾民细分为三类。” “这第一类,便是灾民中有手艺傍身,且手艺与此番以工代赈息息相关者,这类人京兆府为其开出的工钱最高。” “第二类便是灾民中身强体壮者,这类人所出苦力最多,因此开出的工钱仅次于第一类人。” “为了确保公平公正,京兆府会将河道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细分,以此杜绝滥竽充数者。” “第三类便是灾民中的老弱病残,京兆府会为此类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,同样是完成即可拿钱。” “此外,除上午一顿饭由京兆府承担外,其余吃食京兆府统统以灾情前市价的一半出售给灾民。” 话音落罢。 许奕端起茶盏,借助着喝茶的功夫,给姚思廉一个缓冲的时间。 姚思廉低着头沉吟片刻。 眼神中的光芒愈发地明亮起来。 许奕所谓的精细化治理,说白了便是按劳分配,多干多得。 单单拿第二类来说。 每一处河段都会进行明码标价且限制工期。 工期内若是干不完,将会按照进度结算工钱。 与此同时将人调至相对容易之处,当然难易程度不同工钱自然也会不同。 而干的快的,干完这一处可以直接申请下一处。 如此往复下来,很快便能形成一定的财富积累。 此举从根源上调动了灾民的积极性,以及扼杀了滥竽充数者的生存空间! 若是有奇懒无比之人不想劳作。 也不是不可以。 京兆府会一天一顿粥饭吊着奇懒无比之人的命。 除此之外,京兆府还会以旱灾之前,市价的半价向所有灾民出售吃食。 到了那时,姚思廉不信真有人会坐得住! 若真是懒到了那种程度,那死便死了,谁也挑不出来京兆府半点不是来。 思及至此。 姚思廉不由得抬起头,由衷的感叹道:“是老夫孤陋寡闻了,京兆尹此招当真是高!” 许奕笑了笑并未多言。 以工代赈这个时代一千多年前便有了。 只不过是因其难度太大,成功执行者寥寥无几。 故,后世史书中并未有过多的记载。 至于如何以工代赈,具体如何执行,史书中更是只字未提。 而许奕则不同,后世许奕看过太多以工代赈的例子了。 因时代不同、民情不同,所以执行者所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。 但再如何不同,一些共通点还是能够通过种种蛛丝马迹寻到的。 许奕制定的精细化治理在一定程度上,集合了百家所长。 除此之外,无非是又添加了他对人性的一些认知罢了。冰茶常在的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