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259章 知一点情 (第3/3页)
石包看着冯太公的激烈反应,含笑不语。 见到石包的笑容,再想起前几日此人在大街上,亦是对自己这般笑。 冯太公心里不由地就是发寒,只听得他颤声道: “石将军果真欲行株连之事乎?” 石包仍是笑而不语。 “石将军,我冯氏一族,与你近来无怨,往日无仇,你为何竟是连一丝活路都不愿意给吾等?” 冯太公看到石包仍是神色未变,眼中不由地露出绝望之色: “石将军如此行事,难道就不怕将来被人攻讦?” 天子未曾下令,臣子就私自行株连之事。 此等行为,将来说不得就会成了僭越之事。 听到这个话,石包终于开了口: “冯公言重了,大汉向来重律法,株连之事,吾岂敢私自行之?” 重法依法,乃是丞留下来的规矩,石包岂会不知道这一点? “冯公莫不是忘了,我曾经说过,不会放过一个坏人,也不会轻易冤枉一个好人。” 但见他悠悠地说道:“冯氏一族,有多少人牵连其中,那得看最后清查的结果。” “所以啊,”石包凑近了冯太公,缓缓地说道,“冯公你最好回忆一下,想想冯氏究竟有没有忠于汉室的人。” “也免得你们冯氏一族,就此彻底没落,再无起来的机会,对吧?” 冯太公浑身颤抖着,张了张嘴,终于再也说不出话来。 冯太公府内被掘地三尺。 府外,则早已是流言满天飞。 不少人家皆是惶惶不安。 听说,那天当众揭发冯氏的不知名热心百姓,最终得到了官府的奖励。 听说,还是听说,因为此人不想暴露自己,所以把奖励的田地折算成钱粮,竟然也被允许了。 不少人都在打听这位不知名热心百姓——特别是那些与冯氏往日有联系的——可惜官府守口如瓶,竟是只字不提此人的名字。 如果说,石包在长子城当众的宣言,可喻“城门立木”。 那么某不知名热心百姓之事,则算得上“徙木立信”。 一时间,此事被炒得沸沸扬扬。 那些豪族,这些日子以来,如芒在背。 因为有不少目光,总是或在明里,或在意里,有意无意地打量着他们。 “怎么办?再这样下去,怕是那扒皮恶狗还没找上门,我们自己族中的人就首先受不住了。” 某个大院子里,有人满面焦虑。 “再等等吧?”有人迟疑地说道,“现在谁也不知道,那恶狗的胃口有多大……” 话未说完,就有人抢道,“还等?那恶狗都把冯太公府上都抄了!他的胃口有多大,难道还看不出来吗?” 也有人不耐烦地回答:“不等?不等你有什么办法?就算看出来又如何?” 难道还想要举兵造反? 没看到连魏国的那些贼兵贼将,看到汉军过来,直接就跑了? 更有人叹息: 汉国……什么时候,已经变成了这副让人看不懂的模样? 在此之前数百年以降,不管姓曹还是姓刘,称魏还是称汉,世卿世禄也好,察举征僻也罢。 谁想要当天子,不都得从大姓里选贤才以辅左治国? 若不然,难道要靠那些泥腿子吗? 更始帝刘玄是个什么下场,刘禅就不能好好看看,吸取教训? 特别是后汉两百余年以来,官府想要稳定地方,不都得依靠他们这些乡贤? 像现在扒皮恶狗的做法,简直就是比更始帝时还恶劣! 贱民就是贱民,毫无见识,不知何为治民。 有人在角落里怯怯地低声说了一句: “那日石将军好像说过,只要主动前去投桉,可酌情减罪?” 声音很低,但却是让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。 良久之后,有人有些底气不足地说道: “吾等又没附逆,投什么桉?这不是自投罗网么?” “说不准?看看冯家,冯太公当时也没在明面上助逆,是另一支族人干的,现在能逃得掉么?” “知情不报,好像是与附逆同罪吧?” “知,知情?我们肯定不能知情啊!” “你这不是把石扒皮当傻子了?” “那,那就知一点?” “对,知一点。”甲青的蜀汉之庄稼汉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