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道长途_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合一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合一 (第2/3页)

实际上它根本没有变过。

    并非真的是形状不同,而是这所有的形状都同时存在于它的身上。

    但这种事物并没有实际存在,因为这种事物不可能存在,这只是一个虚妄的代指。

    因为,世间万物,就是这规律本身。

    世间万物不是建立在终极规律之上,而是世间万物本身就是这终极规律。

    “无名,万物之始也,无有入于无间。”李启喃喃着道门经典中的话语。

    “有物昆成,先天地生。繍呵缪呵,独立而不亥,可以为天地母。”

    他懂了。

    不仅仅是懂了,他还准备这么做。

    如何用道门的思想来统一人道与巫道?

    很简单,无为之想,再加上这无名万物母的指导理念,以此来引导体内的气。

    如果说人道是‘规范’体内的气,巫道是“安排”体内的气,那道门便只能称之为“引导”了。

    李启的人巫之争,关键点在于双方对天道的阐释不一样,这直接导致了裂痕的出现。

    然而,在道门的解释之中,不需要专注道是什么,只要专注于世间万物即可。

    “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,其动,止也;其死,生也;其废,起也。此又非其所以也,动静、死生、兴废,皆非道之所在。”

    “道无可名,徒有治化之迹在人耳。”

    李启自言自语着对其中的理解。

    意思很简单:

    那终极的大道是什么,谁也说不清楚,但是我们已知的存在都不是他。

    不如搁置在一边,专心于对世间万物的总结。

    李启在自己的道中,引入了道门的思想,以此搁置人巫的争执。

    他将体内的气按照三者进行划分。

    上气曰巫,中气曰道,下气曰人。

    上气乃天气,巫通天地,天心无改移,是谓‘位置’之说。

    下气乃人气,人宰众生,正心、去私,明制,以赏、罚为制度二柄,规矩贯穿。

    中气无名,在中间搁置争议,虽然人巫各成其象,则相为对。犹如一对刚柔、寒温、生杀都相对的对手,必相反而相为仇。

    但乃其究也,互以相成,无终相敌之理。

    天理与人欲不是对立的。

    天理与人欲,是“同体异用”,“同行异情”,道不能离开物而自道,物也不能无道而自物。

    道之有物,犹如风之有动,水之有流,互相依存。

    离物求道,如无风而求风之动,无水而求水之流,荒诞不稽。

    离道求物,更是无稽之谈,物就是道的具体体现,怎么能分离呢?

    由此,太真剖割,通二而为一,离之而为两,各有精专,是名阴阳,中气居阴阳之中调和,是成太极之势。

    无数的运算,难以置信的数据量,上亿缕气在李启的体内开始按照不同道进行排列,追随着不同的道则完成不同的事情。

    推演,计算,并且将之付诸实际,什么气该做什么事,为何要做这种事,每一件都需要细细推敲。

    好在李启平时时常积累,也习惯于处理真知道韵带来的大量信息,这难以想象的工作量,愣是被他在十分钟内做完了!

    如此,李启体内崩坏的人身小天地开始逐渐弥合,人巫并非不再冲突,而是冲突被中间的道门之道给中和。

    他冒险引入道门的思想,竟然成功了。

    只是,李启自己也分不清楚,这算饮鸩止渴还是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事到如今,他的体内已经有了整整三种道途。

    人巫之争在天魔的撩窜下,已经差点要了他的性命。

    道门隐世派不争,无欲,所以能够居中调和,可谁知道以后又能变成怎样的?

    只是现在,可以说是救了一命,同时也让李启完善了自己在圣焰界所做的理论基础,并对他之后的行为做出了指导。

    但是,隐世派还有一句话,叫做:“道不欲杂,杂则多,多则扰,扰则忧,忧而不救。”

    推行大道是不宜掺杂的,一旦庞杂,就会产生许多的纷扰,纷扰多了就会产生忧患,忧患多了就难以救治。

    李启已经太杂,但却没办法不杂,不知道以后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