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尊首辅养成记(科举)_第 86 章 第八十六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 86 章 第八十六章 (第1/4页)

    陆长松正在政务房处理公文,隐约也听到外面的说话声。

    等刘德带着司狱过来回话,陆长松想了想,然后慢慢说道:“人晕倒了是郎中的事,你告诉本官也无用。”陆长松磨着墨,低着头道,“再者本官前几日才对她用了刑,去看她不合适。”至此抬眼看着刘德,继续说:“待刘寺丞回来,叫她过来回话。”

    刘德应了是就带着司狱退了下去。

    寺丞刘知庸是孙少卿的部下,最近在负责方山的一桩命案。

    大理寺两位少卿,其一陆长松,二十出头的少年探花,是内阁大学士陆老太傅的嫡长孙女,另一位则是内阁首辅刘文昌的得意门生孙少卿,今年四十多岁,脾气古怪。

    陆长松被调到山河县做了几年的县丞,回来便空降成从四品的大理寺少卿,至今也没破什么大案,打从一开始那位孙少卿就有些不待见她。

    且那位孙大人快人快语,是个直脾气,弄得整个大理寺都看出两个少卿不和。

    刘知庸正从方山查案回来,踩着夕阳风尘仆仆下了马车。

    走到大理寺门口的石狮子旁边,抬眼便看到刘德,看他那样子,知道八成是有事找她,但她还是先去了孙少卿处述职。

    天将黑时,孙少卿才放衙,刘知庸述职完毕就跟着她后面一道出来。两个人先后上了轿子,朝不同的方向走了,刘知庸却在半道上折回,说是落下了东西要回来取。

    刘知庸再次回到大理寺时,陆长松背手站在庑廊下,相互见过礼后,陆长松道:“杨侍郎一案,刘大人也是经手人之一,当时的情况,你应该清楚。”

    暮霭沉沉,在这暮色中,刘知庸定定望着陆长松,她说:“回大人的话,下官当时只是奉命核账,账目之外的事,下官不甚清楚。”

    陆长松哦了一声,顿了顿又问她:“刘寺丞素来公正严明,亦不爱管闲事。方山命案未破,本官听闻,前几日杨家有人探监,刘大人竟忙里偷闲送囚衣给杨侍郎,难不成刘寺丞和杨侍郎是旧识?”

    刘知庸年过不惑,非进士出身故而官位不高,但因断案如神,在大理寺威望颇高,在陆长松这个年轻的上司面前,仍是不卑不亢地回:“陆大人说笑了,下官与杨侍郎不过几面之缘,核账之事过后,再也没有交集,那日去监狱是为公事,只是早闻杨侍郎仁孝,下官巡监时看见她父亲,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事,一时感怀往事,便顺手成全她的一片孝心。”

    刘知庸确是实话实说,她出身贫寒,底下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,父母身体都不好,早年一面读书一面给人做短工。

    那少东家嗜赌,输钱之后就回家偷钱,事情败露之后,那家的老爷护短,怕妻主把独生女儿打出好歹来,就把这事扣在年轻老实的刘知庸头上。

    县令大人昏聩,听了那家人的一面之词,就把刘知庸打了半死,还勒令刘家还钱。

    这件事她从没向别人提起过,倒不是觉得丢脸,而是没必要,现在陆长松问起来,刘知庸便将往事简单地说了一下,又道:“后来学道大人听知此事,为下官平了冤。那日下官见杨侍郎父亲在监狱门口焦急地等,便想起当年下官从县衙回来后先慈的样子。”

    那学道便是前任礼部尚书周自横,但她没提。

    听她这样说,陆长松稍稍沉默了一下,良久才道:“寺丞不必多言,本官也是随口一问。本想你和杨侍郎若相识,便可去劝她一劝。她绝食几日晕了过去,适才被救醒,她虽有罪在身,却也是朝廷命官,陛下还未革她的职,若在大理寺出了差池,总归是麻烦。”

    “绝食?不知杨侍郎为何要绝食?”刘知庸问。

    一旁的侍从刘德先开了口:“她要见陛下,许是觉得自己冤,又或者想在陛下面前供认同党,好减些罚。”

    刘德正欲再说什么,陆长松扭头看了他一眼,他便收了声。

    陆长松道:“本官这里刚得到一本账,是从杨家搜来的。”说着就推开门进了屋子,刘知庸也跟着她一道进去了。

    刘知庸接过账薄,就着烛光小心翼翼翻看起来。

    陆长松坐到梨木雕花椅上,挑着杯子里的浮茶,屋里静得出奇,只能听到翻书声。

    少顷,陆长松问:“寺丞可看出门道来了?”

    刘知庸微微皱眉,过了许久她才回:“这本账和礼部祀司的很像,当时祀司的账目被人篡改,改得面目全非。这上面记得极有可能就是原本的账目,至于是不是这样,还需和各个分账比对之后才知道。”说罢她合起手里的账薄,“当真如此,这账目确实是杨侍郎改的了?可她留下这个,岂不是给自己留下把柄?”

    陆长松把茶杯搁在书案上,示意刘德续茶,她道:“不瞒你说,本官也知道杨侍郎是替人填账,毕竟核账前她虽供职礼部,但只是个挂职的郎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