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第一百三十七章 团队高效完成工作,程序分析?田院士:这不可能!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团队高效完成工作,程序分析?田院士:这不可能! (第3/4页)

  与此同时,他们认为速度快不代表什么,重要的是分析的准确性。

    西京交通大学团队只是一个‘下属的二队’,可能是出于‘争一口气’的原因,想把工作快速完成,但是要保证准确性就很困难了。

    当然了。

    实验评审委员会不能出于想象去做判断,他们还是做了抽查检验。

    这种检验和薛文卓的方法一样,就是随机抽取一部分数据进行计算。

    因为第七工作组才是‘主队’,最开始只有两个人做计算,后来发现绝大部分都是正确的,就找了更多的人进行检验。

    经过两个小时的检验以后,每个人都对于结果非常震惊--

    “粒子特性分类,错误率在0.2%以下!”

    这个错误率相当惊人。

    其实就和解答难题是一样的,谁也不保证每一个题都能做对,另外,有些题是很模糊的,有些粒子特性很相似,捕捉到的信息还会受到其他影响,就没有办法完全确定是什么粒子,也就是说,没有准确的答案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粒子特性分析是有一定容错率的,在1%以下都是合格的。

    一般常规的工作组提交的数据,错误率在0.5%到0.8%之间,只要能符合错误预期就可以。

    0.2%,是个不能想象的数字,可以说,排除了一些争议数据以外,其他全部都是正确的,等于答了一个满分。

    实验最初的粒子特性分析工作,并没有什么保密性可言,就只是最初的数据分析而已,简单来说,就是给实验数据进行归类,来为下一步的分析打下基础。

    很快消息就有很多人知道了。

    田桂林也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,他感觉有些无法理解,同时也感觉压力非常大。

    第七工作组也是临时组建的团队,但他们可是有好几个高能所的专家,团队里还有几个长期从事相关工作,其他也是首都大学的教授,他们一起组建的工作团队,做数据分析的速度、质量,竟然赶不上‘下属’的西京交通大学团队?

    第七工作组好几个人听说消息以后都感觉无法接受。

    他们也一起分析了原因,“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但我感觉,这次可能和西海大学的王浩教授有关。”

    这次田桂林没有再反驳。

    做实验数据分析速度快、质量高,说明团队里肯定是有能人、高人。

    把西京交通大学团队从上到下找个遍,也只能把原因归在王浩身上,他是理论数学的专家,刚完成了角谷猜想的证明,被公认是顶尖的数学家。

    这种级别的数学家,做数学分析工作,可能会有什么简化的好办法也说不定?

    “幸好还有湖州大学啊!”

    田桂林叹了口气,“如果两个下属的团队都比我们的速度快、质量还高,我们的第七工作组就没有意义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次真是丢个大脸啊!”

    另一边。

    湖州大学的领队杜启生找到了薛文卓,他也听说了西京交通大学完成了分析工作。

    杜启生感到非常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湖州大学的团队,和西京交通大学相比,还是要差上一点的,但说差也差不了太多,而他们分配的工作任务相似。

    湖州大学的团队,到现在就刚完成了三分之一,西京交通大学团队早就完成了。

    这种效率差距也太大了。

    薛文卓和杜启生很熟悉,就说起了王浩研究出一种程序,可以用来对粒子特性进行分析,最后还特别打电话问了一下王浩,看能不能用程度帮湖州大学团队进行一下分析。

    王浩正和何毅、肖新宇一起逛着故宫,接到电话就直接同意了。

    他设计的程序专门针对粒子特性分析,甚至针对的只是这次实验的数据,也没有什么商用价值,实验过后意义就不大了。

    其他团队想用,自然也可以用一下。

    湖州大学团队使用了王浩设计的程序进行粒子特性分析后,做分析的速度立刻成倍增加,只过了不到一天的时间,他们就完成了剩余的全部工作,也马上把数据提交了上去。

    这才是实验分析工作开始的第五天。

    实验评审委员会接到了湖州大学团队提交的数据,立刻就进行了检测分析,发现错误率在0.5%以内,也是相当优秀的粒子特性分析报告了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湖州大学团队完成分析工作的速度也很快。

    五天,听起来并不快,实际上,因为这一次实验规模稍大,分配的数据也多了一些,专业工作组完后一个区的粒子特性分析,也需要超过一个星期时间。

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