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七十章 六千五百万两的农业补贴 (第1/2页)
时间进入承顺四年十二月份下旬的时候,在这一年临近结束的时候,罗志学也是主持召开了一次御前发展会议。 参加会议的主体是农业以及工商业的高级官员,同时也有教育,吏务部方面的官员。 这一次的发展会议,主要是为了敲定明年乃至未来好几年的整体发展计划。 一个帝国的发展,总不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瞎搞,更不可能说今天想起了要干什么就干什么。 哪怕是最基础的农业发展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,并持续的进行投入,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,循环渐进的发展模式。 这一次的发展会议,目的就是为了敲定未来数年的整体发展计划。 而在制定各项发展计划之前,罗志学首先就提出了要求! 发展计划嘛,总得有一个目标不是。 “未来数年的发展纲要,核心依旧是解决温饱问题!”罗志学在会议刚开始的时候,直接就提出了要求:“民以食为天,吃饱天是天大的事,所以未来数年甚至更久的未来里,我们的工作重心依旧是,只能是解决温饱问题!” 没有什么比吃更重要了! 吃饱饭了才能发展工商业,才能打仗,去追求其他的东西。 饭都吃不饱,然后片面的追求什么工商业,争霸世界之类的都是扯淡。 这也是过去几年里,大楚帝国在新占领区里都会投入一定的钱粮,用于恢复当地民生的缘故。 这一点在今年的北伐行动里体现的更加的明显。 大楚帝国的北伐,之所以需要动员整个帝国的力量,并重新疏通运河,征集数以万计的运输船只,凑集并往北方运输数百万石的粮食,为的可不是供应军队。 军队的需求其实没这么大的,甚至极端一点的说,单纯的军事行动哪怕后方粮食供应不上,也能就地征粮。 但是如果大楚帝国在北伐的时候,往北方调运数百万石的粮食,再加上数十万大军北上造成的粮食消耗,那么北方数省就会陷入巨大的饥荒。 大规模的饥荒之下,北方数省分分钟就会赤地千里,饿殍满地,其惨状一点也不会比陕西,河南西部地区好多少。 所以,大楚帝国在北伐的同时,往北方调运数以百万石的粮食,目的很简单,就是为了避免北方数省发生大规模的饥荒。 而随着大量的粮食陆续通过运河以及海运往北运输,并的陆续投入当地市场,北方数省的民众虽然生活困难,难以吃饱,饿死人的情况依旧很普遍。 但是总归是没有发生超大规模的饥荒,从而避免了北方数省的动荡,使得当地在战争过后快速稳定了下来,继而为快速恢复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能性。 吃饭问题,将会是未来数年帝国内政发展的第一要务,而这一点,罗志学觉得有必要再一次向手底下的这些臣子们强调。 在吃饭问题面前,所谓的工商业不值一提,因为这年头你可没办法从外部大量进口粮食,当内部粮食产量不足的时候,那么赚再多的银子也是白搭,毕竟银子不能当饭吃。 无农不稳,无工不富,无商不活。 农工商三者里,农才是根基! 所以罗志学在发展会议上,毫不犹豫的定下了这个基调。 但是他也怕手底下的臣子们走极端,来个重农抑工商,这同样是不可取的。 所以他又接着继续道:“要解决吃饭问题,首重农业,但是也不能光看农业,因为工商业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,更好的生产工具,更好的资源调配,以提高生产效率,增加粮食产能。” “比如钢铁公司所提供的各类农具,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生产,提高粮食产量。” “粮食公司能够把部分地方的多余粮食调配到缺粮的地方。” “同时工商业能够为财政提供更多的税收,而这些税收又可以以各种水利、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反哺到农业生产当中来。” “同时工商业还能带来更多的就业,促进民众增收。” “但是也必须注意到,工商业的目标并不是赚更多的钱,而是为了让民众吃的更饱。” “农工商应当相互配合,实现螺旋式发展,最终解决温饱问题。” 单纯以老旧的方式种田是吃不饱饭的,而单纯的开工厂也是要饿死人的。 罗志学需要的是农业和工商业相互支持,相互配合,形成一种良好的互补机制。 之所以这么强调,这是因为目前的大楚帝国和后世的近现代国家不一样:目前的大楚帝国是非常典型的内需经济模式,基本不可能从外界进口到大量粮食。 如此情况下,想要让广大的百姓吃饱饭,那么帝国内部就得有足够的粮食。 因此甭管用什么方式,发展工业也好,修建水利设施也好,直接补贴农民也好,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粮食增产。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,基本上所有人都明白了罗志学的核心目的:粮食增产! 尤其是分管工商经济行业的参务大臣袁高峰,他直接道:“我们未来数年的核心发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