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津防线 (第2/2页)
又一次的哀叹楚贼有钱之余,也是毫无办法了。 而类似的武器在楚军里,还有手榴弹这么个玩意,还有一些华而不实,基本没啥卵用的地雷…… 天知道楚贼为什么舍得昂贵的火药,弄成这种手榴弹扔出去,说实话,实战效果很一般……除了极少数攻坚时候,大多时候对面的根本不给楚军的掷弹兵们使用手榴弹的机会。 要么直接用枪炮形成火力网,楚军步兵无法靠近用不了。 要么直接溃败跑路,楚军步兵还是用不了什么手榴弹…… 也只有一些攻坚战的时候才能用的比较好了。 上述这些武器,明军那边基本都是嗤之以鼻,根本不会进行仿照,人家又不傻,有这钱他,有这火药,们弄更多的野战炮岂不是要更香。 臼炮也好,手榴弹也好,对于当代东亚地区的战争而言,都是属于局限性非常大,尤其倾向于攻坚作战的武器。 然而……楚军就是用了。 所以明军那边也就只能苦逼的针对性防御,给各种防御工事加个顶盖,构筑环形沙包工事用来抵御榴弹炮击了。 只是这些防御工事最有能有多大的效果,洪承畴他们心里也是没底的。 要知道之前的九江也好,扬州,淮安三地,当地新标军构筑的各种防御工事严格上来说,都比天津这边的要好。 上述三个地方,都是经过当地的明军长时间的构筑各种防御工事,而天津这边呢,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不到。 时间上的欠缺,自然也就导致了构筑的防御工事远不如九江,扬州,淮安当时的各种防御工事了。 至少洪承畴就没能在天津城外,搞出来那种突出部大型堡垒来。 这种大型的突出部堡垒,需要的工程量太大,没有几个月时间动员大量人手进行施工,根本就建不起来。 天津城外的各种防御工事,整体上还是偏向于野战防御工事的。 而如今,这些防御工事迎来了最终的考验。 大楚帝国承顺四年,明崇祯十一年,七月二十三日,抵达天津外围地区多天,并且已经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的楚军,终于是对天津防线发动了进攻。 就和楚军以往的攻坚战一样,最先上场的永远都是火炮! 首先是八门十四斤的加农炮,十二门的九斤加农炮,一共二十门加农炮,利用射程上的优势,在外围地区率先开火,并开始集中攻击已经发现的两个明军的堡垒。 这两个堡垒的目标非常明显,而且地形比较高,同时又居于战场的比较中间的位置,明军在上面部署的长管火炮,基本上能够覆盖大部分战场的位置。m. 而基于这一点,洪承畴也是把手头上的三十多门大口径的长管火炮,也分别部署在这两个高地堡垒之上。 为了后续的进攻能顺利摊开,楚军就需要先攻克这里,再不济也要压制此地的明军炮兵部队。 于是乎,二十门的加农炮对着这两个高地堡垒进行集中炮击的时候,楚军的工兵和普通步兵们,则是挥动着锄头和铁铲,开始从远处向前方挖掘交通战壕。 楚军攻坚战大多了,这经验自然也就多了。 他们很清楚面对这种有着堡垒,还有众多大小火炮的防御工事,直接派遣步兵冲上去那基本和送死也没什么两样,而单纯依靠加农炮进行远程炮击,也很难彻底摧毁敌人的堡垒。 而这个时候,就需要工兵上场了! 直接从开阔地冲过去自然是找死的,但是完全可以通过交通战壕提前机动到前线,然后在短短百米甚至数十米的距离里就发动突击。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是,这些交通壕不仅仅能够让步兵们提前靠近,更重要的还能让楚军里的大量臼炮,尤其是比较轻便的十八斤臼炮能和步兵一起,直接抵近前线。 当这些十八斤臼炮跟着步兵们一起抵达前线后,就能够利用弹道弯曲的特性,直接就在战壕内开火发射榴弹,进而杀伤对面的敌人。 虽然楚军里的臼炮精度差,但是打一两百距离的目标还是勉强能确保比较大的精度的,大不了就是好几门十八斤臼炮一起开火,哪怕误差大,但是只要炮击密度大了,总能命中敌人的。 于是乎,当双方的长管火炮的隆隆作响,响彻整个天津防线的时候,楚军里上万的士兵和工兵们,也是在烈日中埋头挖着各种交通壕,至于头顶上陆续飞过去的明军实心炮弹,这根本影响不了楚军的施工……雨天下雨的老子就是要当皇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