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18章 会试开始 (第1/2页)
太夏天启二十三年,二月二十九日,晴,诸事皆宜,不避凶忌。 被广大读书人看做鲤鱼化龙的机会,十年寒窗苦读的最终临门一脚,一年一度的京城会试日子,便是今天! 经过了层层选拔,考过了乡试以及州试后,从九州各地赶来的书生们,一大清早的便离开了各自暂居的地方。 怀着期许和忐忑交叠的复杂情绪,提前了起码一个时辰左右,便来到了会试的考场外。 这些考生以同乡为区分,各自聚团的站在一起,通过闲聊打趣的方式,缓解此时内心的紧张。 不过绝大多数考生的态度都颇为谦虚,奉承着其他人的同时,不断贬低着自身,言称自己恐怕只是凑个热闹,绝对没有上榜的机会。 哪怕他们心里面并非这样想的,哪怕他们始终觉得,上榜名单里,必然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,也不影响他们此时的自我否定。 只有极少数的考生,会展现出强大的信心和足够自傲的态度。 睥睨之间,仿佛表明着‘我不是针对谁,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’一般。 当然,具体的想法肯定不是这样,顶多是在心里面嘀咕几句‘余者皆不足虑’而已。 但大体上是这么个意思。 在太夏,每年前去参加各级乡试以及州试的读书人,数量近百万。 可如此之多的考生中,真正能够通过乡州二试、获得前往京城的资格,以便参加会试的,却总共只有近千而已。 并且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名额,还要属于京城的考生。 这是货真价实的千中取一! 等到了会试,又会有绝大多数的考生被筛掉。 近千名考生最终能够上榜的,拢共每年就只有百人。 所以,不夸张的讲,太夏的每一届会试,考上的任何一名上榜进士,都是绝对的万里挑一。 即便是被许多正牌进士瞧不上的同进士出身,依旧属于读书人里的顶尖精英! 这其中的难度之巨大,可想而知。 但再怎么希望渺茫,也挡不住广大读书人的追逐之心! 由于太夏严格的实行科举制,完全杜绝恩荫制,导致太夏的官场上,想要形成所谓的官宦世家的难度,堪比登天。 即便是地方望族,也很难保证其在京城的中枢核心,始终有一定的影响力。 除非地方望族的族内,可以一直不断的出现真正的读书种子,然后不断的通过科举制度,成为上榜进士,这时候族内的庞大财力支持,方能释放出足够的威力。 而一旦族内人才凋零,没办法在科举的千军万马中,挤过那条狭窄的独木桥,那么相应的地方望族,就只能老老实实的龟缩在地方韬光养晦。 等待着下一位有能耐上榜当官的族人诞生。 从这一点来讲,太夏的科举制度还是相当公平的。 豪门望族相比于普通百姓的唯一优势,就是拥有着绝对的财力,能够打小便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。 比如通过开办族学、聘请名师的方式,让族内读书人在起步上就天然的领先于普通读书人,后续的求学过程中,也能事半功倍。 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