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88章 最离谱的操作 (第2/2页)
亲李文忠本是朱元璋的侄子,而后甚至还曾将李文忠收为义子,改姓朱,只不过后来又改了回来。 李文忠能耐不小,至正十七年,方才十九岁的李文忠便已舍人的身份,领着朱元璋的亲军攻打池州,接连攻下青阳、石埭、太平、旌德四个县。,而后过了一年,便又连用邓愈等人打进了浙江,升任亲军都指挥,不过弱冠的年纪,手下兵马已有五万之数。 至正二十二年到至正二十七年,正是朱元璋到处东奔西走,或是攻打蒙元残部,或是与张士诚陈友谅争锋,而李文忠便镇受在江南之地,偶有出兵援助,且将江南守的万无一失。 若论功劳,李文忠自然无法和徐达、常遇春之流媲美,但可见也是一个人才,就在今年的第一次北伐,与徐达分道北征,率领十万人出野狐岭,到达兴和,降服兴和守将。进兵察罕脑儿,擒获平章竹真。 此次封爵大典,李文忠便被封为了曹国公,位列六公之一。 这份能耐,不说是千古名将,但在这个时代,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军事中顶尖的人物。 而李景隆便是李文忠的儿子,只是论名气,却是比他父亲的名头还大,乃是靖难时期第一功臣,被称为大明战神。 当然,他作为靖难第一功臣,其实却是站在建文帝如今还未出生的朱允炆这一边的…… 建文元年,朱棣起兵靖难,大败洪武为数不多活下来的大将耿炳文,而后挥师南下,打着清君侧的名号,直取南京。 而朱棣在王子澄的建议下,启用李景隆,统帅五十万大军,人强马壮装备精良,迎战朱棣不足五万人的部队。 甚至于因为过于重视李景隆,朱允炆还亲自在江边给李景隆饯行,行“捧毂推轮”之礼,赐“便宜行事”之权。 而李景隆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,十比一的人数差距,原本应该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争,在李景隆精妙的微操之下,五十万大军乃至于辎重和补给被朱棣全部吃下,让缺粮缺人缺马缺装备,反正什么都缺的朱棣一下子富裕了起来。 如此离谱的败仗,朱允炆竟然觉得不是李景隆的问题,而是认为李景隆之所以用兵不顺,是因权柄太轻,便授以“专征伐”之权,赏赐黄钺弓矢,又东拼西凑给李景隆弄出来六十万的人马,再一次迎击朱棣。 而结果不出所料,五十万打五万都打不赢,如今朱棣也是兵强马壮,自然更是不在话下,李景隆军队大败而归,建文帝方损失惨重,而朱棣却是士气正虹,一路南下打到了应天府。 这时候最离谱的操作来了,朱允炆竟然还不惩罚李景隆,还命他看守城门,那时的建文手下还剩不少人马,更有应天府的坚城固守,只需要坚持到朱棣粮草耗尽,此危机便可以解除。 可等到李景隆上位之后,竟然不耗费一兵一卒,甚至连一支箭都没有射过,直接呵谷王朱橞开门投降,迎燕军入城。 此种战绩,可以说朱棣能打赢靖难之役,李景隆功不可没,同时李景隆‘大明战神’的名号也便就此流传开来。万里天和的大明第一能臣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