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宫_138,天子之怒,贤后之名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138,天子之怒,贤后之名 (第3/4页)

怕,又稍显愧疚,却忠耿赤诚的模样。

    瑞香豁然开朗,忍不住看向皇帝,对他短短几刻钟时间就彻底压下心火,隐瞒伪装得如此娴熟心生佩服。正当此时,皇帝也看向了他,感慨而温情:“若非皇后直谏,朕杀一忠臣矣!”

    越国公自然叩谢皇后,皇帝又嘱咐一旁奋笔疾书的起居舍人:“皇后德行贤惠,务必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,不得有误。”

    起居舍人停笔应是。皇帝方才与越国公修复关系的同时,将方才殿内发生的事都说了一遍,至于瑞香之前的言行……他也详述了出来。越国公虽然做出感动的神情,但因自己成了帝后标榜贤名的工具,自然心里不会多高兴。

    瑞香适时微笑推辞,又道:“圣人以明德治国,无臣妾之言亦是明察善断,实在是过誉了。”

    越国公看了一眼皇帝腰间的太阿剑,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此事看似就这样过去了。越国公逃出生天,皇帝是知错就改的明君,皇后是犯言直谏的贤后,越国公虽然无辜,但是也很幸运。此事恰好切中朝臣对帝后的期许,因此一时之间,除了颂扬皇帝,便是皇后的贤名甚嚣尘上。

    瑞香身在后宫,自觉还算清净,只是也被皇帝叙述的事件始末给气到了。

    此事虽然说来话长,但其实苗头皇帝早知道了。若关系不够硬的人,胆子不够大,手也插不进新钱换旧钱的好事里去。因此这件事,真正牵线做事,参与的人不少,还有宗室,公主府,名门世家自然也有。

    长安也好,洛阳也好,凡是一朝之都,名门勋贵都是最多的。外地人看来花团锦簇,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,荣华富贵也是分等级的,距离皇帝越近,越是繁华富丽。

    参与到这件事里的,自然都是昨日黄花,如今不说被扔到了脑后,但也一日不如一日,且根本没有机会站到皇帝这边来表忠心的。

    无他,他们不是参与过当年的太子夺嫡,成了亲附先帝,建立从龙之功,或者攀上裙带关系的人,就是更早的时候,皇考晚年昏聩,他们得幸。

    虽然历经清算,但先帝也好,皇帝也好,上位之初总是不可能赶尽杀绝。民间俗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,可是真的把人杀光了,暴君的名声也就奠定了。因此不过是将主犯下狱,族诛,流放,总有情节不严重的漏网之鱼,或者牵涉太多,不好动的人。

    比如公主与驸马,若不是实打实地涉及谋逆反叛等罪名,皇帝总是要善待的。比如越国公府,虽然是先帝的人,但见机得快,又滑不留手,并无任何证据,又确实不曾反抗过皇帝,百多年的功勋世家,如何去杀?

    可他们也没有机会继续荣耀下去,便不得不在钱上在意,又天然在一个阵营,发展下去便酝酿出了恶毒的果实。

    臣子给皇帝使绊子不是什么稀奇的事,皇帝虽然号称南面而听天下,但治理国家的还是臣子。一个决策即便是德政,仁政,但真正要落实,总是要经过无数人的手,成就很难,破坏却很容易。

    而有些事若是没有证据,或者不能及时发现,就算是事后清清楚楚知道是怎么做的,也很难解决了。

    就譬如此次旧钱案,江淮地区本就假钱横行,到了一个十分随便就可以铸造货币的地步,推行新钱本就困难重重,也是重中之重。一旦他们成功地以新钱之铜融作旧钱,假钱,大量流入民间,刚有起色的新政便是废了。

    新钱推行不开,后面要改革税制军制更是天方夜谭,无根之木。皇帝费尽心机这几年,宵衣旰食,殚精竭虑,若不是专管此事的丞相韦君宜机敏,察觉此事,暗暗查访,哪能挽救?

    更可恨的是,越国公府在这件事里虽然一样参与,可却把自己弄得十分干净,都是通过几个不如太原王氏的世家旁支来做的。因此他们最先察觉到或许事发,越国公便干脆前来告发。

    他图的不是让皇帝痛击自己的盟友,而是提醒皇帝,此事不可为,因为从这个帝国的士大夫,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