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汉之广矣二(清水) (第2/3页)
是第一次有人说他同高雅风流的太子相似。少年人悄悄斜睇,只见长兄笑容未减。“六叔果真不常见小辈。改天宫中宴饮,我寻齐几个亲、堂兄弟一起出来拜拜,自然到时候就分清了。”说完也放下一颗白子。对面豫章王扬了扬眉毛,与太子有来有回几番后说道:“说起宗室子弟,陛下出征之前曾向臣提及不管此战胜利与否,回朝后都要封一些郡县给自家人,不然到时候子女婚嫁,要被人看不起。”他所说“人”是指汉魏以来贯通经学、盘踞宦场的氏族们,无论王朝如何更替,他们都如泰山一般,屹立不倒。中年人叹了口气,荥阳郑氏虽是大族,然而郑文隆却是旁支微末,何况他少年潦倒,后靠军功立命,并不为着姓推崇。 郑朔落子慢了些。“宫中还有皇子四位,公主六名,鲁王那边有九子八女,再下来便是六叔四个子女。剩下的就要远些,但皆要分封,这江南是不够的,得看是否能拿下来河洛之地。”鲁王是是郑文隆的亲大哥,当初未随他逃难,今上践祚却不忘亲故。 “那不正好?”大司马果断地按下一子,他扫一眼旁边的三皇子,“要本王看,这小子适合做赵王或秦王。” 太子抿了抿嘴唇。“可惜两百年烽火,中原如今也不是太平去处。” 中年人笑起来,眼尾扯出两条蔓延至太阳穴的纹路,他的黑子咬住白子的尾巴,似乎局势大好。“殿下怎么操心起这个?去锻炼一下是他的幸事,何况如今战势还没有确定。”这锻炼二字说的是诸王到了一定年龄之国的事,前朝的皇子在建康顶多呆到二十岁,郑昱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,若去了北方,离朝廷就远了,即使有每三年回京述职的旧例,到时候他也不过是诸侯王之一;除非他想办法留在京中…… 这边年长些的少年不再吭声,他只静静下棋,两步后竟反败为胜。大司马有些不甘心,连连咋舌,同时起身整理着衣裳。“本王要回营筹划守备事宜,就不再叨扰殿下了。”说完他便告辞。见叔父离去,太子叫人将豫章王的茶水坐席等撤下,转头才和郑昱说话:“你这小子,多久都没消息了?”就伸手捏他腮帮子上的肉,年少的笑着躲过,嘴里道:“我这不是想您就来了吗?”他在兄长面前没什么忌讳,端起对方放冷的茶便灌了起来;以他过去的经验看郑朔定要念叨他两句,但今天却一直没声,转头见太子已靠着隐几假寐了。平日里极少见他懈怠,今日多半真是困了……想郑融说他与大哥容貌相似,少年人不由得仔细打量起对方——往日只觉得他呆板虚假,如今却察觉出血脉的联系:兄弟二人皆鼻梁挺拔,嘴唇舒展,身形挺拔,声音清亮;只太子有双来自于元后的妩媚眼睛和稍长的脸型,有别于郑氏端正的模样。不过想起旁人都称赞郑朔无双风流,郑昱还是觉得不服气。 对方只眯了一会儿便睁开眼来。“我似乎是睡着了。”太子叹口气,提议去华林园走走,储君照例需乘小辇,而今却下令步行去宫北苑囿。一路上他们途径朝阳、含光、显阳等天子后院,远远望去,也是一片玉宇琼楼。四年前,郑文隆自襄阳顺江而下,而后入主台城,这些宫中的美人便换了一波,如六朝兴亡,江山更迭,却带不走权力背后的荣耀与欲望。郑昱往日住在东宫,极少走在后宫的御道上,如今看的流连忘返,恨不得慢些到华林园。只是太子心中有事,不曾注意胞弟的目光,不一会儿一片开阔的园林就出现在了他二人面前,这里少年人到在宴饮时来过不少次。夏日天渊池碧波泛泛,水天一片,湖中荷花盛开,有一队年轻宫女上身仅着主腰、乘小船在湖中采摘荷花和新藕。 郑朔有些惊奇,他遣一个黄门去询问究竟是哪宫的婢子们,她们这才注意到储君来临,纷纷上岸披起上衣,来到太子身前请罪。 “太子殿下,我们是披香殿服侍长公主的侍女,公主想吃炸荷花和嫩藕,我们便来采上一些。” 听到是披香殿的婢子们,郑昱开始不高兴了。他见她们都着半透光的白纱衣,红绔半湿、头发凌乱地就来面见太子,心里的厌恶更盛。“天渊池是什么地方,怎能容你们肆意玩乐?”说完他示意董白吉上前,给了那答话的宫女一巴掌。“怠慢太子,举止轻佻,张淑妃可算是教导有功!”此时他瞥了一眼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