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十八章(附彩蛋) (第2/3页)
黄喆一句“老牌特务”差点脱口而出,想了想阮经武那张有棱有角的脸,硬是咽了下去。 这时黄振浩也走进来拿东西,见他们娘母子在说话,便也顺便敲打两句:“我说黄喆,你奶奶和你讲过的那些话你记得挺清啊,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我们都反反复复听了多少遍,实在听不进去了,再加上我们一天也忙,她老人家就只好和你说。我看到你奶奶跟你絮叨的时候你一心在打游戏,以为你是穿风过耳呢,没想到居然还记得了,今天就给我搬了出来,好在你大伯脾气好,否则非收拾你不可。要说他们这次是探亲,在这里也住不久,你就不能消停点?就不能等他们走了你再原形毕露?” 你就不能,就不能……对这个不学无术的刺儿头儿子,黄振浩也是十分头疼了,只能退而求其次,只要别丢人丢到哥哥面前去就好。 见儿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,黄振浩有点窝火,转头就对刘雅珍说:“都是你给惯的,慈母多败儿。” 刘雅珍皱起眉毛道:“你但凡有事就怪我,他可是姓老黄家的姓,是你们黄家的根。” 黄喆噗嗤一笑,说:“行了,你们也别吵了,我现在都不知道我到底是谁的孩子了,你们现在是看着我没用,嫌弃我,以后我要是真有出息了,都争着说是自己的孩子。” 被儿子说中心事,黄振浩的老脸微微一红,有些下不来台地咕哝了一句,刘雅珍则比他从容多了,反正如今虽说是讲究性别平等了,反对买卖婚姻,妻子也不是婆家买来的牛马,然而有一点她很清楚,这个孩子仍然是给黄家生的,古语有云“养不教父之过”,这些事黄振浩总不好都推到自己头上来吧。 十月二号这一天,两家人合在一起吃饭,刘雅珍的妹妹雅兰是个事业女性,与姐姐十分不一样,谈吐之间十分豁达开明,见识广博。 刘雅兰刚刚从武汉回来,阮经武笑道:“武汉是一个好地方,运输中转的中心呢。” 刘雅兰微微一笑,说:“是啊,简直是倾湖北之物力才打造出这么一个武汉来,所以对于有些武汉人来讲,武汉是武汉,湖北是湖北。” 黄振烨一听,曾经在中国很流行的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,然后先富带动后富”这句口号此时听起来好像有点变味儿啊,阮经武顺手搜集情报完全不费劲儿。 雅兰的女儿虞菁,大家都叫她菁菁,虽然只比黄喆小一岁,不过却显得稳重许多,说话也不是那样满嘴跑火车的,礼貌周到十分得体,当然也并不是那种死气沉沉仿佛受到压制重击一般,而是十分活泼开朗,很显然家庭教育比较成功,看到了她,黄振烨不由得就想到了侄女阮河清。 黄振烨笑着说了一句:“我们在河内的侄女河清比菁菁小五岁,如今也成天和我们讲道理呢,有时候还真的被她问得哑了说不出话。” 刘雅珍惊讶了一下,问:“经武大哥不是只有一个妹妹吗?另外还有兄弟?” 黄振烨摇头道:“不是的,是妹妹阿钗的女儿。” 黄振浩立刻就非常讲究礼法地给哥哥纠正道:“大哥,姐妹的孩子那叫作外甥女,不叫侄女,你可能是离开中国太久了,这些称呼之类的都不很清楚了。” 阮经武马上不答应了:“那是我妹妹的孩子,随的也是我们家的姓,怎么就是‘外’甥女了呢?怎么就是外人了呢?她就是我们家的继承人。” 黄振浩立刻就哑火了,话说阮经武这两天一直都是客客气气的,不笑不说话,让自己忘记了他套在天鹅绒手套下面的铁掌,在血亲认同上这位上校情报官是寸步不让的。 刘雅珍:怎么就,怎么就……来了两天了真的没听到过阮经武有过这样强烈的语气啊。 刘雅珍作为一个专职润滑亲友感情的角色,连忙笑着将话题模糊了过去:“哎呀,喜欢怎样叫都是自己家里的事,这也没有统一规定啊,毕竟法律上都没写上的嘛。叫侄女挺好的,更亲近啊,以后菁菁也是我们家侄女。经武大哥快来吃这个盘鳝,很不错的,襄阳名菜!” 在其她人的全力配合之下,这件事总算是过去了,阮经武也是个很老练圆滑的人,既然已经表明了自己的观点,那么“侄女外甥女”风波也就揭过去不再提,重新满面春风言辞风趣。 宴会的下半段总算是没再出什么漏子,这一场会亲宴终于圆满完成,回到家里关上房门,黄振浩不由得抬手抹了一下头上的汗,这一回可真是紧张啊,“真没想到那位阮上校对‘外甥女’这个词反应这么大,不过就是个称呼,代代相传的,非要较那个真做什么?当时把我可吓了一跳啊。” 刘雅珍暗暗翻了个白眼儿,一时间没有接口,过了一会儿说道:“以后让小喆跟我妈也叫奶奶吧,不要叫‘外婆’了。” 黄振浩第一反应:“那怎么行?那不是搞乱了内外?” 过了几秒钟,他有些讪讪地说:“唉叫什么还不是你妈的亲‘外’孙吗?非要计较这样一个称呼,女人啊,就是小心眼儿。” 刘雅珍撇了撇嘴:“你心胸宽广,让孩子随我姓吧。” “哎哎哎你还越说越来劲儿了,黄喆都十六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